
(1919年9月和11月,李大钊在《新青年》第6卷第5、6号發表了《我的馬克思主義觀》一文,這是中國最早全面系統地介紹馬克思主義基本内容的重要著作,它的發表有力地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。)
1920年夏至1921年春,随着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,中國工人運動的蓬勃興起,作為兩者結合産物的中國共産黨早期組織,在上海、北京、武漢、長沙、濟南、廣州以及赴日、旅歐留學生中相繼成立,建黨條件基本成熟,召開全國代表大會也在建黨骨幹中開始醞釀。
1921年6月3日,共産國際代表馬林取道歐洲來到上海,與從西伯利亞南下的另一位國際代表尼科爾斯基會合。他們很快與陳獨秀離滬期間主持上海黨組織工作的李達、李漢俊取得聯系,并交換了情況。共産國際代表建議及早召開黨的代表大會,宣告中國共産黨的正式成立。

(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(今興業路76号)
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舉行。出席代表共13人,他們是:上海共産主義小組的李達、李漢俊,武漢小組的董必武、陳潭秋,長沙小組的毛澤東、何叔衡,濟南小組的王盡美、鄧恩銘,北京小組的張國焘、劉仁靜,廣州小組的陳公博,旅日小組的周佛海。參加會議的還有武漢小組的包惠僧,他是作為陳獨秀的個人代表參加會議的。這13位代表代表着全國50多名黨員。當時,對黨的創立作出了重要貢獻的李大钊、陳獨秀因各在北京和廣州,工作脫不開身,而沒有出席大會。馬林和尼克爾斯基出席了會議。

(中共一大會議的13名代表)
7月23日晚,中共一大正式開幕。馬林首先指出:中國共産黨的成立具有重大的世界意義,第三國際增加了一個東方支部,蘇俄布爾什維克又多了一個親密戰友,并對中共提出了建議和希望。尼科爾斯基介紹了共産國際遠東局的情況。
7月24日舉行第二次會議,各地代表報告本地區黨團組織的狀況和工作進程,并交流了經驗體會。25日、26日休會,用于起草黨的綱領和今後工作計劃。27日、28日和29日三天,分别舉行三次會議,集中議論此前起草的綱領和決議。